<
297ku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魏宫廷 > 第1161章:武信侯的思量
    『ps:看书评似乎有书友误会了,错将「王龁」、「王戬」当成了一个人,其实这是两个人,均是以秦国历史名将为原型。』

    ————以下正文————

    “……眼下暴虐的魏军正残害着我川人,我希望贵军能出兵相助,解救我数十万川人于水火。”

    面朝着仍面露震撼之色的秦少君,以及那位神情肃穆的秦军主帅、武信侯公孙起,巴布赫抱拳,恭顺地恳求道。

    然而,秦少君尚沉浸在对魏公子姬润变化之大的震撼中,而武信侯公孙起,则眯着眼睛思考着巴布赫的恳求。

    平心而论,武信侯公孙起根本没想过要支援乌须部落。

    毕竟『拉拢三川内反魏势力』这项提议,是由秦少君提出来的,而他武信侯公孙起,则丝毫没想过要依靠那些不成事的川人部落在击败魏国。

    道理很简单——靠不住。

    还记得前年发生的那场『魏秦三川战役』中,秦少君同样采取了拉拢乌须部落、羯部落、羚部落的策略,可结果呢?由于魏公子姬润一手主导了『函谷战大捷』,击败了二十万秦军,以至于当时曾一度倒向秦国的那些川人部落,在魏公子姬润的威逼利诱下对战败的秦军发动了落井下石般的围剿,从而导致『一日战役』的发生,使得整整二十万秦军,最终仅只有千余名士卒逃回秦国。

    在经过那件事后,武信侯公孙起就给川人贴上了『不可信任』的标签。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两者并没有坚实的利益基础。

    就好比川雒联盟与魏国,尽管川雒联盟下的羱族部落,有好些对魏公子姬润决定对乌须部落开战一事感到强烈不满,但从始至终,却没有几个人敢跳出来正面挑战那位肃王殿下的权威,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赵弘润的赫赫威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羱族部落不想放弃他们如今的地位。

    虽说乌须王庭是羱族人的信仰,可为此退出川雒联盟,这还是不值当的。就算那些族长们自己狠得下心来,也未必能得到其余族人的支持。

    可在这边,乌须部落、羯部落、羚部落等几个部落组成的小团体,与秦国却并没有多少坚实的利益基础。

    虽然秦国也仿造川雒联盟,与羯、羚部落展开了贸易,但档次与规模,跟川雒联盟的『魏川贸易』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为何?

    原因很简单:秦国穷。

    三川的主要特产是羊肉、羊毛、羊皮、羊骨制品等等羊类物什,还有就是奴隶。

    然而在秦国,平民的口粮基本上以蔬菜与杂粮为主,绝大多数的秦人只穿着粗布衣,秦人孩童更是穷到光着屁股满地跑的地步,他们何来的购买力,去采购三川的种种特产?

    不可否认,即便是在魏国,羊肉基本上也只是魏国贵族才有财力享受的美食,可问题是,羊肉从来不是魏川贸易中的大额交易,魏川贸易的大额交易是什么?是羊毛、羊皮以及奴隶!

    魏国的平民就算再穷,也能买得起羊毛编制的冬衣,毕竟在三川臣服于魏国之后,羊毛的价格远远低于棉花,而魏国目前拥有差不多九百万的总国民人口,因此算上羊毛冬衣的损耗情况,川雒联盟仅羊毛这一项能永远维持下去,甚至于,还无法满足魏国平民的需要。

    而奴隶就更不必多说的,魏国这些年来展开的种种大规模工程建设,还有那些尚未展开的,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劳力,再加上那些魏国商人也热衷于购买奴隶作为家仆,因此,哪怕川雒联盟向魏国倾销再多的奴隶,魏国都能一口吃下,甚至于,仍嫌不足。

    而反过来说,魏国的商品在三川亦极为畅销,再加上因为楚暘城君熊拓与魏肃王赵弘润私底下的走私行为,使得一部分楚国特产也能进入三川,这使得川人刚刚从魏人手中得到的钱财,转手就购买了魏、卫、楚、宋四地的特产——双方的交易金额几近持平,这才是川雒联盟与魏国展开贸易时长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而秦国与三川的贸易,两者的交易金额根本不平等,怎么可能长久维持下去?

    羊肉首先排除,因为秦国的平民基本上只吃自家种的粮食与蔬菜,几乎很少去市集采购。

    羊毛、羊皮也不必多说,连肚子都填不饱的秦国平民,会去想过冬御寒的问题?秦国最常见的过冬办法就是一家几口整个冬天躲在屋子里烧柴火取暖。

    羊骨制品就不必多说了,这种几无作用的装饰物,在秦国平民的眼中等同于奢侈物。

    至于奴隶……秦国根本不缺劳动力。

    而三川能从秦国这边得到什么呢?青铜武器?拜托,魏国私底下出售给川雒联盟的武器,那已经是合金兵器了,要秦国这种落后整整两代的兵器有什么用?

    数来数去,三川唯一能从秦国这边得到的,就只有爵位了——作为中原国家之一的魏国,是几乎不可能会册封一个异族人为什么君、什么侯的。『注:这里说的异族,指的是不同文化的人,比如川人、胡人。但其中不包括秦人,就算中原人同样看不起秦人,却也不会将秦人视为异族,顶多就是带有鄙夷地称呼对方为山民或山猴子,因为秦国也是学习中原文化的,不算异族。』

    正因为如此,当初秦人与羯、羚部落模仿川雒联盟展开的贸易,没过多久就流产了。

    没有坚实的利益基础,再加上川人有过背弃的前科,因此,武信侯公孙起对川人丝毫没有信任感,别说出兵援助,他甚至巴不得羯、羚、乌须几个部落与魏军杀得你死我活,最好同归于尽,这样一来,秦国既可以得到三川这片土地,也能大幅度削弱魏国。

    当然,这只是武信侯公孙起的私心,并不代表他真会那样做,毕竟,他也不希望魏军占据优势——虽然种种迹象表明,乌须部落、羯部落、羚部落已经不大可能被魏公子姬润接受,但谁能保证这件事不会出现变故呢?再说了,即便那位魏公子姬润最终都没有接纳乌须等几个部落,但若是对方将这几个部落铲除了,秦军同样将面对一个在三川郡境内已无后顾之忧的魏军。

    可是话说回来,兵出函谷支援乌须与羯、羚部落,其中也涉及到种种原因。

    如何看待粮草运输路线被拉长?如何保证军队在草原上能得到充足的水源?

    以及最最根本的——是否有把握击败由魏公子姬润所率领的魏国军队。

    前年,二十万秦军为何最终只有千余名仅存者逃回秦国?

    原因就在于战线被拉得太长了,以至于当秦军兵败如山倒时,魏军与三川境内那些落井下石的部落,只需跟在溃败的秦军身后掩杀即可,一路追一路杀,据事后的估算,其实当时战死在函谷的,只有几万秦军,剩下的十几万秦军,都是死在逃亡途中的——这是当时的秦军统帅王龁都没有料到的事,倘若他早知道会出现那样的情况,肯定不会下达撤退的命令。

    而如今,武信侯公孙起取代了王龁成为了此次秦军的主帅,但如何击败那支由魏公子姬润率领的魏军,或者说魏川联合军,说实话,公孙起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毕竟,他与魏公子姬润从未交过手,不清楚对方的喜好与用兵的习惯。

    因此,在这种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武信侯公孙起是不希望过于深入三川腹地的。

    倒不是因为他害怕战败,而是因为秦国害怕战败。

    不夸张地说,前年二十万秦军战死,秦国真正心疼的只是那几万名正规军而已,而对于数量更多的十几万黥面卒的牺牲,秦国根本不痛不痒——秦国有的是踊跃参战的平民。

    既然如此,秦国为何害怕战败呢?

    原因就在于,秦国之前百战百胜的神话被打破了:秦人不畏惧战争,也不畏惧战败,他们害怕的,是在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像前年『魏秦三川战役』时那样。

    要知道,秦国强大的根本在于军功爵制,而维持军功爵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不断地获取对外战争的胜利,一步步强化国民对对外战争的信心,激励更多的国民踊跃参军,使得整个国家稳步迈上对外扩张的脚步。

    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雪球只有通过不停的滚动才能吸纳更多的积雪,而若是它被外力强行阻遏,它就会停下来,而一旦停止的时间久了,雪球会自行瓦解。

    军功爵制也是一样。

    不夸张地说,倘若这次秦军再次败在魏公子姬润手中,那么,秦国国民就会失去『向东扩张疆土』的信心,再没有人踊跃参军,而这将导致秦国会逐渐衰弱,无法再通过武力抢掠他国或他族的财富,而没有这些财富,秦国就无法展开国内建设,等等等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这也正是中原国家放弃军功爵制的原因,因为它太不稳定了。

    “难道贵军是怕了那位魏国的公子么?”

    见武信侯公孙起一次次顾左言他,炎角军千人将乌鲁巴图忍不住插嘴道。

    他的话,令帐内诸多秦国将领面色顿变。

    而在这个时候,武信侯公孙起则面无表情地说道:“我军并非畏惧魏公子润,更非畏惧魏军。……只不过是决定『从函谷始、以函谷终』罢了。”说着,他看着乌鲁巴图斩钉截铁地说道:“某早已决定,在函谷击败魏公子润所率领的魏军,洗刷我军前年的耻辱,望贵使见谅!”

    听闻此言,乌鲁巴图无言以对。

    没办法,毕竟武信侯公孙起这番话实在是说得太漂亮,太冠冕堂皇了。

    虽然他乌鲁巴图根本不信,却也想不出如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