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ku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坐等王上病逝垂帘听政(重生) > 坐等王上病逝垂帘听政(重生) 第41节
    “曾大父。”褚时英两滴泪缀在眼下,长睫湿润,知道这是祖父怕他们行动失败,给他们的退路。

    有他在郑国著书为引,郑王必得放他们一马。

    褚卜见她哭了喝道:“出息!”

    “我将毕生所学著书,你应为我开心才是!”

    褚时英以头磕地,“时英贺曾大父。”

    褚卜又看向一脸凝重的秦岐玉,叮嘱道:“时英便交给你了,盼你能在与她冲突时,想想她的好,另外你身子骨终究还是弱些,这一路奔逃更耗心血,等到了地方后,切不可心急,先将养好身体。”

    秦岐玉哽咽,“曾大父。”

    “好了,”褚卜将宽剑递给秦岐玉,“此剑跟随我一辈子,如今我将它送你。”

    秦岐玉郑重接剑,“谢曾大父。”

    “时候不早了,启程吧。”

    两人深深看了一眼褚卜,将其相貌刻进脑海,再次叩首,携宽剑离去!

    屋外三三正等着他们,褚时英看着这个比刚来时蹿了一个头的三三,说道:“曾大父就交给三三你照顾了。”

    三三抹着泪,“知道了时英,你放心吧,你们一路小心。”

    褚时英颔首,替秦岐玉将宽剑绑在后背上,走前在小丫头头上揉了揉,“走了。”

    院外,两匹马踢踢踏踏吃着枯草,两人翻身上马,“驾!”

    迎着消散的月光,两人越过麦田,奔向西方,马蹄声在空旷的田野里“踢踢踏踏”。

    一直到月色彻底消融,阳光普照大地,两人的面前终于出现了人影,十个全副武装身穿郑国甲的人,骑在高头大马之上颇有威严。

    秦歧玉勒紧缰绳,褚时英紧随其后,两人停下后,那十人也纷纷下马,他们从头到脚,只露两个眼睛,将两人团团围住。

    褚时英有些紧张,下意识贴上秦歧玉,秦歧玉握住褚时英的手拍了拍,这都是他找来护送他们出郑国的游侠。

    接过他们扔过来的两身郑国甲,秦歧玉先帮褚时英穿好,而后才将自己穿戴整齐,就在大家翻身上马打算启程的时候,他看着游侠中一个眼睛异常熟悉的人开口,“宇?”

    宇讪讪摘下头盔和面具,“我都捂这么严实了,你还能认出我?”

    秦歧玉勃然大怒,“我不是叫你留在郸阳城?你为何会在此处?赶紧回城!”

    “不回!你让我回我就回,”宇道,“兄弟们的家人都被你安顿好了,不用怕死在路上被郑军发现,连累家人,你不让我们为此削面,我们就戴了面具。

    我亲父有二弟照顾,我孑然一身无牵无挂,最适合送你回国。

    再说,我可是游侠,这种事情,怎么能落下我,好了别啰嗦,我们游侠操守无需多言,赶紧走。”

    说着,他将头盔和面具戴好,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秦歧玉情绪鲜少外露,可他此时咬紧牙关,显然被气得不清,眼前不可遏制地浮现出他前世逃出郑国这一路上的艰辛。

    原本选中要走的郑光道多出许多士兵看守,宇带着众游侠将他护在最中心,匆匆折返入林。

    从密林而出浪费太过时间,他们抵达郑国要塞坎山谷口,借身上郑国甲蒙混出关,紧接着身份暴露,郑军倾泻而下追杀他们。

    宇及众游侠牢牢护着他出逃,为他与郑军厮杀,最终因寡不敌众被人击杀下马,他挣扎着扑过去,有那么一瞬间想就此放弃返秦。

    然后他摘下宇的面巾,看到的是被削掉了鼻子,又将面容烧毁到面目全非的脸。

    他愕然回首,那些重诺答应以命护他的游侠纷纷摘下面具,面具下是和宇如出一辙的烧毁脸。

    其中一个游侠,他的脸被烧毁了,所以秦歧玉也不知道是谁,拉起他,将他推到了马上,“公子,别让我们的牺牲没有意义!”

    他就那么被他们,用人命护送回了秦国。

    目光倏而汇聚清醒,这一世,他反复设计逃郑路线,躲过郑光道,从西入秦,他不信,还不能将他们活着带到秦国。

    “驾!”

    马蹄声轰隆隆作响,坎山谷口近在眼前。

    此谷口乃是郑国四大要塞之一,在这里驻扎着五千重甲布兵、四千弓箭手、三千骑兵、三千守城兵,配合着三千大型弩机、上万箭矢,形成四道防线。

    可以说,要想攻入,非大军压境而不能过。

    而秦歧玉这一马队,不过区区十二人。

    第四十四章 出逃秦国二

    十二人如一只利箭, 非但没有面对坎山谷口要塞的恐慌,反而气势如虹,径直扎去。

    但凡他们有一丝丝的迟疑,坎山谷口的弩都将把他们像糖葫芦一样刺穿。

    他们离坎山谷口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天幕倾轧而下, 挤压阳光占据整片天地的阴云突地下起雪来, 雪花翩翩飞舞, 将他们十二人的身影笼罩在内看不真切。

    秦歧玉特意选在早上那个时辰出发,连此时的天气都考虑到了。

    谷中传来一记响亮的铜锣声,紧接着有人吼道:“来者何人?速速停下!”

    马队速度不减, 宇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举着一枚金灿灿的令箭, 面向黄土高山喊道:“王上有令,千骑队前哨急赴百凌有军机要务——”

    大雪中,他们一行人身穿郑国士兵盔甲, 手中又有郑王令箭, 谷内吼道:“马队过……”

    谷中关卡打开, 他们从容进入谷中峡道, 峡道两侧是高耸到险些忘不到头的高山, 山上怪石嶙峋、野草从生。

    而他们正在走的谷底一线,更是路线崎岖的羊肠小道, 任你是何身份,纵是挂着青铜铃铛的贵人马车来了,也只能一线独行。

    他们一骑单骑衔着一骑单骑, 面对偶然出现的怪石路障, 轻松越过。

    秦歧玉回头看了一眼褚时英, 褚时英咬紧牙关,冲他挥了下手, 示意他不必管自己。

    待他们奔到峡谷中段的时候,宇下令让他们停下休息,秦歧玉没有任何异议,直接翻身下马。

    一个队伍中应只有一个声音,宇得将才谋略和前世为他的死战到底,让他信任到将性命托付给他。

    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秦歧玉和褚时英对视一眼,学着其他人的动作站在战马右侧,若有意外,可以直接上马逃跑。

    游侠们,或者在这一刻,称呼他们为骑兵们更为适合,他们带着战马单列而战,留给他人的只有孤单的背影。

    他们解下挎在马上的布袋,里面有为战马准备的新鲜草料。

    褚时英从布袋中抓出一把草料,眼尖的发现草料中还加入了红枣等物,闻之一股清香,这是最贵的、最好的、马儿最爱吃的草料。

    都不用想,定是秦歧玉用她的钱采购的,她学着前方秦歧玉的身影,捧着马料喂马。

    待马吃饱,还要喂它们喝水,让一路疾行的它们充分休息。

    直到伺候完马儿,才轮到他们自己吃饭,出门在外,马比人重要。

    也是这个时候,褚时英才发现都已经晌午了,峡道内冷冽的风都柔和了,漫天飞雪轻飘而下,落在手中的牛肉干和烙饼上。

    没有人说话,所有人打开了面具机关,只露嘴和下巴,都在机械咀嚼。

    就连峡谷内有士兵过来检验令箭,都没让他们停下。

    宇就在队伍第一个位置,秦歧玉与褚时英稍抬头就能看见他将令箭交给对方,纯金打造的令箭上中间一个大大的令字。

    这是秦歧玉融了一块金砖,找数个匠人打造出模型,而后他自己亲自打磨的令箭。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下来,就见那士兵将令箭归还,敲了一声铜锣,大吼:“令箭无误,马队过——”

    众人“啪嗒”合上面具,将手中剩余的肉干扔进食袋,利落翻身上马。

    “驾!”

    为首的战马一跃而起,带着他们势如破竹冲出雪雾,约有半个时辰的功夫,他们终于行驶出压抑得谷道。

    峡谷两侧那在寒风中隐能瞧见的弩锋不再如芒刺背,面前视线徒然宽阔,他们离开坎山谷口了。

    有甲在身、有令在手,不必钻进密林中浪费时间,宇带着他们直接上了百凌官道。

    官道宽敞平坦,足可容纳三四匹马共骑,秦歧玉放慢速度和褚时英并排,头盔下的眼锋利又关怀。

    褚时英向他颔首,丹凤眼中亦有一股狠劲,不就是逃亡么,她又不是没逃过,小时她只有两条腿还活下来了呢,何况现在有马有食,怕个鸟。

    “驾!”

    疾驰的十二人顺着官道直接抵达百凌的出口城堡,同之前出坎山谷口一样的方式,宇高举令箭,直接喝道:“王上令箭,出百凌至离原要塞!”

    百凌城堡甚至都没出士兵检验令箭便让他们过了,毕竟百凌只是一个补充军需的城堡,前有坎山谷口检验身份,后有离原要塞守门,他们自不会得罪拿着王上令箭的人。

    出了百凌,再翻过一个山头,他们就脱离了多山地带进入了一望无际的平原。

    平原上就没有风险了?

    大错!

    区区十二人的身影,在广阔的平原上一览无余。

    好在如今天阴沉沉,光线不足,加之雪越下越大,鹅毛大雪影响视线,才没让他们太过显眼。

    以马队速度,若是一切都照秦歧玉所算,他们能在天黑前抵达出郑国的最后一个要塞,离原要塞。

    出了离原要塞,他们就能回秦国了。

    而此时郑国郸阳城,郑王已经发现秦歧玉与褚时英都不见了!

    秦歧玉与褚时英的障眼法确实好使,也给他们拖延了足够的时间,可人算不如天算。

    晌午时分,在秦歧玉和褚时英一行人在谷道内快速用饭时,公子季姜携妻拜访褚卜。

    公子季姜是听褚丽周说褚哲最近在城内为褚卜寻巫医,以为褚卜病重,特意前来想表孝心拉近关系的。

    吃着三三做的勉强能吃的食物,褚丽周问起自家姐姐,郑季姜想来看望褚卜,她可是要来看褚时英的,如今郑季姜满足了,她还没有呢。

    她这一问,褚卜便是一叹。

    藏不住了。

    秦歧玉带着褚时英跑了的事,以最快的速度传进郑王耳中,郑王就知道秦歧玉贼心不死,当即便道:“追!”

    又得知褚商几日前,从郸阳城走出过两支商队,他立刻下令让人围住褚商所有商铺,并关押质子别院的曲。

    秦歧玉跑回秦国那是放虎归山,褚商资产同他一道回去,那是如虎添翼。

    在他郑国土壤上滋生秦歧玉便算了,若叫他真回秦国,相当于他自己给郑国培养了一个强大对手,故而凶狠道:“他既先跑,死活不论!”

    真正的千骑队万里奔袭,至天黑前赶至坎山谷口下,他们手拿金令箭,大吼:“王上有令,千骑队捉拿秦国质子……”